首页 >> 小蓝雪花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实现快速持续恢复性增长盘花乳菀

2022-07-01 17:46:25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实现快速持续恢复性增长

11月8日消息:“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立足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生态立区,积极实施森林植被恢复、森林后备资源培育等“五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规范资源管护各项制度以及探索管用结合,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新增各类自然保护区28处,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77.53%增加到2011年的80.95%。活立木总蓄积从2000年的5.2亿立方米增加到2011年的5.27亿立方米。大兴安岭林区已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级生态功能示范区。

三分造林,七分管护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大兴安岭林区把强化依法管护、禁止非法征占用林地列入实施生态建设工程重要一个环节,森林经营目标从采伐木材的经济效益为主转变到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为主的轨道上来,这就是所谓的“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经过连续多年的建设与完善,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各局建立了管护经营责任区资源档案,完备了管护责任区边界四至、林地面积、资源种类、森林蓄积、资源消长记录等档案资料,对管护质量和资源状况实现动态监控。并建立起管护人员数据库,实行管护政务公开,各管护大队、管护中队、管护站将管护机构组织、责任区示意图、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统一印发了防火检查、巡护、会议、交接班、检查处理5种记录,管护内业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网络

自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大兴安岭林区不断调减木材产量,使林区的森林资源开始得到休养生息,有效降低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期间,林管局木材产量由1997年的350.4万立方米调减到2003年的214.4万立方米,2003年~2010年木材产量始终低于天保方案所确定的年产量,与“天保”工程实施前的木材年产量350.4万立方米比累计减产1836.88万立方米,其中主动调减木材产量268.34万立方米,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051.82万立方米,提前实现了“天保”工程方案所规定的木材减产目标。

人工造林加速植被恢复,为了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进程,近年来,加大营造林工作力度,重点实施了森林植被恢复工程、森林后备资源培育工程、“两江”流域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森林防火工程“五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

据统计,2006年~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138万亩,其中火烧区森林植被恢复44.78万亩,退耕还林5.545万亩,截至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中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程545.9万亩,促进了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达到80.95%。

生态产业拉动林区经济发展

生态产业培育是提高森林生态建设水平和促进林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为了实现管用结合,各地积极探索管护经营模式,推动了森林资源管护和职工增收致富同步发展,也为今后推进管护经营积累了经验。其中家庭林场管护承包模式较为典型,在不改变林地、林木用途和权属情况下,各林业局将林地承包给职工个人建立家庭林场,实行管护、培育、农业种植、林下资源利用有机结合,多种经营,立体开发,使职工收入增加,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经营工作顺利开展。森林面积较2005年增加了18.2万公顷,达到676.0万公顷;林地面积较2005年增加了36.1万公顷,达到799.3万公顷;森林覆被率较2005年增加了2.01个百分点。鲜活的数字彰显了“十一五”以来,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性增长的骄人成果。

为切实保护好野生动物资源,遏制其种群不断下降的局面,2003年大兴安岭地区全面实施无限期禁猎决定。先后启动无限期禁猎、“飞鹰行动”、“金雕行动”等专项行动,进行保护野生动物。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大兴安岭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明显减少,鸟类及其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了有效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得到壮大,生态屏障作用逐渐显现,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全面保护与恢复。各类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全面恢复状态。野生动物种群明显恢复,许多曾经销声匿迹的野生动物又重现大森林。野猪、狍子等兽类数量大增,并新增小白鹭、黑嘴黄鹂等5个鸟类品种。截至2011年末,全区林业系统已建成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28处,占全区总面积的21%,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西安比较好的血液病医院

厦门治性功能障碍医院哪家好

大连正规性病医院前三

脊柱肿瘤早期症状怎么检查出来

南充哪个医院堕胎好

友情链接